人體大腸中,有超過三百萬腸道細菌。出生時,腸道屬於無菌狀態。隨着進食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,腸道的細菌數目和種類逐漸增多。直至進食固體食物後,細菌種類更複雜,到一歲時,漸漸與成年人的腸道情況相似和穩定。愈來愈多研究指出,腸道細菌與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血管毛病等有關係。飲食和生活習慣亦會影響細菌的數目和種類。因此,常建議飲食種類多元化,多吃蔬菜水果,從而培養健康的腸道細菌,有助腸道健康。
衞生署資料顯示,被診斷患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數目,由一九九七年到二○○五年有顯著增加。安排這些兒童進食,往往為家庭帶來很大挑戰。他們慣性的行為和固執的特性,對食物的挑剔和選擇,不僅增加照顧者的壓力,還增加某些營養素缺乏的風險,最終可能影響生長發育。與同齡兒童比較,他們較容易患腸道的功能障礙,如便秘或腹瀉。
由於食物可影響腸道細菌,而細菌可影響腸道健康。由此推斷,自閉症兒童與其他兒童在飲食上或出現不同的習慣,從而養成不同種類的細菌,影響腸道功能。因此,若能了解自閉症兒童的飲食習慣和腸道細菌,再制訂針對他們的飲食輔導計劃,可避免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,促進健康。
可惜,香港現時沒有這方面數據。為此,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正進行名為「學前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與正常發展兒童的飲食行為、飲食習慣及腸道健康的對比研究」,認識自閉症兒童的飲食及進餐時的行為、營養狀況、腸道健康和腸道細菌。首階段招募三至六歲中國籍已確診患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,通過電話篩選檢查後,符合資格者會安排進行一次數據和樣本收集,分析孩子的營養狀況。有興趣參加者可致電3505 2190或9836 5280 (李小姐或周小姐)。
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
http://www.cns.cuhk.edu.hk/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uhkcns